酒,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翻开中国文学史,书香伴着酒香,酒与文、酒与诗、酒与书、酒与画都结下不解之缘。《三国演义》一开篇,便是“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。酒壮英雄胆,《水浒》中的武松,饮罢十八碗,醉走井阳岗,空拳打死大老虎;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”。这傲气,这傲骨曾为多少文人墨客增光添彩。苏东坡“把酒问青天”,才吟出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千古绝唱;傲岸不驯浮华放浪的柳永“浮名”无望,方“换了浅斟低唱”。王维“劝君更尽一杯酒”在雨后的新柳中喝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送别之情。诗见酒魂,酒为诗侣,诗酒连袂而行,在古人的心目中已形成一种模式,饮酒须赋诗。不论是群饮行令,还是独斟自酌。诗情都应是酒兴的必然产物,能酒善诗,也成了诗人炫耀才情,标榜风度情趣的高行雅事醉书通神,张旭酒后狂草,脱帽露顶,大呼疾走,落笔满纸云烟,龙飞凤舞,王墨酒中作画,纵情挥洒,泼墨写意,出神入画,为中国书画史留下了神来之笔。酒还在政治,经济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,从古到今,有好多政治上的事也是酒桌上进行的。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的“鸿门宴”。曹孟德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;宋太祖赵匡胤“杯酒释兵权”;周恩来总理在重庆和谈上豪饮茅台酒为毛主席解围;这都成为历史了,君不见时下,结盟缔约,迎国宾,送贵客,经济洽谈,开业庆典,都要举杯一碰吗?
既然酒能解决这么多问题,老百姓自然更离不开它了。生活富裕了要喝酒,享受美满生活;贫穷也要喝酒,富足也要喝酒,老的少的要喝,男的女的也要喝酒,借酒浇愁愁更长,喝酒成事更能败事。总之,有了一点原由,喝酒就成了一种必然。喝酒本不是一件坏事,它还能表达感情,调节关系,活跃气氛,增进友谊。朋友相聚,节日联欢喝酒助兴,更是顺理成章的事儿,行笔至此,酒也喝的微醺,话也说的不少了,再说下去,恐怕酒话也就成醉话了。(作者:张列 通讯地址:江苏邳州市42068信箱)
评论